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发布时间:

2019-06-03

    作为一名90后,咱们都没有经历过那些年“下乡插队当知青”的岁月。关于那段时间的社会状态,除了《岁月》这本书外,我之前也只在《平凡的世界》书中和长辈们讲老故事时了解过一些。但仅凭这些,我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的,就全都是充满艰难困苦的气息,全是“黄土味儿”。最让我感慨的是,我们党的领袖在青年时代,也是从艰难的环境,曲折的经历和与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长期的实践中历练成长起来的。
  所以我才真正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很多关于青年的论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还指引广大青年 “要放到艰苦环境中,派到改革和发展一线去”多“墩墩苗”,“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这些看似平实的话语,其实都是习总书记通过亲身经历才能讲的出的肺腑之言。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习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但读完《岁月》这本书后,我更认为是对他自己青年时代的总结。古人云,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在梁家河,七年的陕北基层磨砺,让他把这一粒扣子扣得很准、很牢、很踏实,造就了有追求、能吃苦、爱学习、办实事、敢担当的有为青年,也成为了他日后治国理政的宝贵财富。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我很荣幸大学能学救捞专业,使我对救捞行业充满向往;更感激领导在我入职后把我分到荣成救助基地,真正在救助一线扎扎实实磨炼品格,锻炼能力。
  我觉得大学四年,带给我的,不仅是什么搜寻救助技术,什么沉船结构强度计算,说实话这些都只学了一些理论上的皮毛,远远达不到工作上的要求。我的第一堂专业课是刚入学时候王振亮局长上的,他当时讲到“我们救捞是很艰苦的行业,也被赋予非常神圣的使命。如果你是男子汉,有勇气,就来救捞闯一闯。”所以我认为大学教给我的,是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时代精神,和我要成为一名中国救捞人的坚定信念,这些都深深刻在我的心里。
  而在荣成救助基地,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实现了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变,找准工作定位,踏踏实实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和救助队员兄弟们同吃同住,亲眼目睹他们为了快速出动二话不说扔下碗筷,为了救人寒冬腊月一往无前跳入冰水中,甚至节假日原本大家都阖家团圆陪伴家人的时候他们一天连续出动两三次救助……这些我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虽然自己没法和他们在水中并肩作战,也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现在,每当我走到办公楼前,抬头望着“中国海上救助”六个坚定有力的大字,都会心生敬畏,浑身上下斗志满满。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要比习大大当时好太多了,生在这么好的时代,十九大又给我们青年的美好生活描绘了宏伟的蓝图,真的没有理由不努力。希望我们新青年,都能不忘为民初心,牢记救助使命,脚踏实地认真工作,用实际行动在新时代展现我们的新气象、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