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征文二等奖作品-苍茫大海,救助文化


发布时间:

2019-06-03

茫茫细雨一滴一滴散落到还在沉睡的大地,本来还有些朦胧的天空仿佛被洗礼了一般,变的犹如海面般透彻明亮。迎着这场细雨,我踏上了“北海救101”轮,一切是那么的陌生,却又那么的熟悉,陌生在这新的工作环境以及和学校完全不同的氛围,熟悉在这蔚蓝的海面以及在课本上无数次相知相遇的船舶,就这样,我的工作生涯开始了。
    在船上的这些日子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了。每天似乎都是重复的生活,就像录像般回放,确实无聊了一些。但是就是在这无聊的循环的日子中,每个人都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哪怕这个岗位再普通,再无趣,也不会把它当成儿戏,这或许就是一种职业的操守和精神吧。这些日子里,和大家相处着,谈笑风生的时候也有,共同探讨的时候也有,更不乏相视而笑的时候,在这多样的时间里,却有一个共同点,在自己的工作时间,“认真、尽责”就如同岳飞那雄厚的背后“精忠报国”一般刻在每个人的心中。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履人命救助之职,尽海域平安之责”真的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
    “人命救助,海域平安”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苍茫大海之中,泛舟泊于其上,在这略显空荡的海面之上,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为的就是在人民需要的那一刻,能及时挺身而出,救生命于水火之中,保海域在平安之怀。
    每思于此,都会不自觉地联想起《大寒潮》,虽然我工作资历尚浅,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些惊心动魄,但是当那一幕幕从双目前映过,在脑海中沉淀,心中那激动紧张的心情难以言表。平时如此平静祥和的海面,却也会有着“暴脾气”的时候。回想起那幅画面,汹涌的海浪一次又一次地从甲板呼啸而过,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救助人员的身躯,真的让人心中不免紧张。每次看到救助人员顽强地从倾斜而下的海水中重新站起来,却又是那么的振奋人心,就这样和汹涌的大海搏斗,挽救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其实有些场景,如果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完全可以不去冒险,但是“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句看似平淡的话,此时此刻却犹如一首激昂的战歌,数次被现场演绎着。北海救助人时刻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就算面对恶劣环境、死亡威胁,仍然能够不畏艰险,奋勇拼搏,不负重托,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时刻保卫着海域的平安,这就是救助文化的最深刻体现,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最美、最悲壮、最激昂的战歌。
    或许很多人认为,救助文化里面的各种精神,只有在救助的时候才能体现,我却并不这么认为。平时的点点滴滴的工作,大大小小,事无巨细,又何尝不是为了在人民需要的那一刻及时挺身而出而时刻准备着呢?其实,救助文化,可以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之中,“责任、安全、团结、奉献”,如果这些贯彻不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又何以在关键时刻去体现它的价值?例如,倘若一个人没有责任意识,又如何指望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倘若一个人没有安全意识,即便他挺身而出,却又变成一个“莽夫”;倘若一个团队不懂得团结,又如何在关键时刻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倘若一个团队不懂得奉献,那就完全违背了救助行业的初衷,又如何将救助文化铭记于心,践实于行。所以说,只有将救助文化深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将救助文化贯彻到方方面面,更好地完成救助使命。
    救助文化,说来虚化,却又很写实。它的每一句话,都是救助人的使命和救助人的精神的具体化。当救助文化真正的深入每一个人心中的那一刻,“社会认可、职工满意”的共同愿景,将会如同春风细雨一般渐渐变成现实。救助文化是救助人的指南针,救助人也是救助文化的实践和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相连。
    苍茫大海之上,狂风,可以吹倒身躯,却吹不倒重新站起的意志;巨浪,可以扑倒脚步,却扑不倒挽救生命的意念。只因,我们是救助人!
北海救101 曲炜 2015-10-23